|
哪些陶機企業圈錢能力最強?這份報告調查了全球188家企業 二維碼
552
![]() 來源:陶瓷信息-公號 標題:哪些陶機企業圈錢能力最強?這份報告調查了全球188家企業 日前,Acimac研究部發布題為“世界陶瓷和磚機械制造商的財務報表分析”報告。據悉,該報告主要以188家企業2014~2016年財務數據為研究對象,其中包括140家來自意大利的企業、48家來自西班牙、中國、法國、葡萄牙、捷克共和國、日本、比利時、希臘、英國、盧森堡、土耳其和巴西的企業。 從2016年的財務報表來看,意大利陶瓷機械行業的產值同比增長2.3%。在意大利工業4.0計劃的刺激下,意大利陶瓷機械國內銷售比出口的增長更強勁。同樣,作為陶瓷機械的下游產業,瓷磚制造商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。 綜合多維度的分析,188家企業當中有28家表現“最佳”,具體包括21家意大利企業、5家西班牙企業與2家葡萄牙企業,其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(EBITDA)占營業額的15%,凈利潤接近14%。 ![]() ![]() 凈利潤率同比增長4.26% 188家陶瓷機械企業的凈利潤率大幅提升,同比2015年增長4.26%。據介紹,因受財務費用影響小,這些企業凈利潤得以大幅提升。 在2014年至2016年三年間,抽樣調查的裝備企業當中每位員工生產力增長超過5000歐元,而每位員工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30000歐元。 陶瓷裝備企業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,并非通過裁減員工而獲得(2016年企業的員工數量有所增加),而是由銷售與生產投資的增長而決定的,這兩者共同帶動效率的顯著提高。2016年,陶瓷裝備企業生產效率從2015年的29.4%增加至30.2%。 上述趨勢表明,這些企業銷售毛利率的增長超過相應的產值增長比例。其中,意大利陶瓷裝備制造企業在人事管理方面也取得良好的效率。與其他同行相比,雖然意大利陶瓷裝備企業每位員工的勞動力成本較高,但與營業額大幅增長相比,這些企業單位營業額的勞動力成本還是相對較低。 意大利與德國每位員工的勞動力成本高,不僅是因為工資高,而且勞動稅收也相對高。這些勞動力效率的提高主要通過大中型企業來實現。 ![]() 中型企業業績顯著提升 對比意大利和其他國外陶瓷機械制造商的財務報表發現,其他國外陶瓷機械制造商在ROS(銷售收益)與投資回報率(ROI)的情況與意大利企業相似。但是,值得一提的是,非意大利陶瓷機械制造企業這兩項指標在2014~2016年三年間呈逐步惡化的趨勢。 2016年,非意大利陶瓷機械制造企業的增值幅度為35.1%,高于意大利同業(30.2%)。這主要是因為非意大利陶瓷機械制造企業的規模較大、垂直整合程度較高。盡管如此,這些企業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(EBITDA)為8.7%,僅比意大利企業高1%,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下降。 然而,非意大利陶瓷機械制造企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遠高于意大利企業。這些企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為25%,而意大利的僅為20.2%。因為意大利陶瓷機械制造垂直一體化程度較高,而且人員管理效率較高,非意大利企業員工的增加值約為每名員工7000歐元,低于意大利同行。 盡管商業信貸的平均持續時間比意大利長,商業債務的存續期比意大利短,但是其他地區的現金流與營業收入之比略高。然而,在資本化方面,意大利制造商表現出更明顯的劣勢,與45%的非意大利公司相比,其股權比率僅為25%。如果像歐洲央行宣布的那樣,結束基于量化寬松的擴張性貨幣政策,這可能會增加意大利公司金融結構的脆弱性。 另外,該研究對所有188家公司進行了多維分析,結果顯示大型企業(尤其是中型企業)的業績顯著改善:效率最高、表現最好的公司似乎是那些營業額在1000萬到4000萬歐元之間的公司。這種規模的企業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(EBITDA)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.4%。 總的來說,188家企業里面有28家表現“最佳”,其中25家在瓷磚機械制造領域處于領先地位。28家表現“最佳”的企業由21家意大利企業、5家西班牙企業與2家葡萄牙企業組成,更多的是從事瓷磚數字化裝飾的企業。平均而言,上述企業顯示出了很高的總生產率和凈生產率: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(EBITDA)占營業額的15%,凈利潤接近14%。 延伸閱讀: 聲明:除特別指明外,均為原創,互聯網崇尚分享,但轉載請注明出處“希瓷?瑪布里瓷磚”。http://m.jinhualtd.com/h-nd-1084.html
|